Friday, October 28, 2005

让富人穷下来,是经济学家的责任吗?

最近网上开了一个评论专题,叫做《我们为什么骂林毅夫》,罗列了林毅夫两大罪状,一个是他说个人所得税改革不要带仇富心理,另外一个他说中国贫富差距关键是穷人太穷。我看了跟贴的评论,确实批评他的很多,恶毒谩骂他的也不少。

而在这个专题上,聪明的编辑把林毅夫教授的帮助穷人致富的中国新农村建设理论,用大量的篇幅介绍了一番。林毅夫教授认为,要运用政府干预手段,投资农村基本建设,一是可以给农业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,逐步减少耕地上的农民,二是可以拉动中国的内需,让中国经济有持续发展的动力。

我认为林教授的政策建议很不错。在德国,如果你走进任何一家百货商场,都会看到大量的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。而德国本地的失业率则创下二战之后历史新纪录。据说法国西班牙等国家都出现类似的情况。欧洲现在开始用反倾销手段抵制中国商品,用以维护社会的稳定。这个现象说明中国出口商品将告别高速增长的美好时代,将要进入了一个缓慢增长的阶段。

虽然中国制造的商品占领了大部分西方消费品市场,但是中国的13亿人口,仍然还有60%生活在乡村,在人均不到两亩耕地上,过着传统小农经济生活。人均不到两亩的耕地,除了自己吃的,能够出售的商品粮换不来几个钱。这是中国农民贫穷的根源。即使在发达的美国和西欧,如果你让那里的农民也是一个人耕种两亩土地,同样会出现中国那样的三农问题。只有把有限的耕地上的多余农民捞出来,推到工业和第三产业上去,才是中国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出路。

怎样实现呢?依靠对外加工的订单,扩大生产,逐步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吗?这个吸引力已经接近饱和了。那么启动内需,应该是唯一的选择。前不久美国财长访问中国,磋商中美贸易差额问题的时候,也建议中国要少存钱多花钱的启动内需政策。我相信这个建议是开明的,不是阴谋。林毅夫教授的理论比美国财长的建议提出要早很多。他建议从农村的公共服务基本建设开始启动中国的内需,避免可能出现的经济萧条。也许还有比林毅夫更好的理论。但是,林毅夫把目光盯在消除中国城乡差别这个最大的贫富差别上,我认为他是有良心的。

审查一下富人的钱是不是好来的,然后把他们的钱拿过来,分给穷人,这是经济学家做的事吗?这是政治家要做的事情。让人富起来,是经济学家做的事情。而林毅夫选择了如何让穷人富起来这个难题。而让富人穷下来,无论如何不是经济学家做的事情。我们不要苛求经济学家林毅夫。

当然林毅夫教授的言论的确有些偏激,容易让人们误解。但是大家冷静下来,好好看看林毅夫到底在想什么,就不会骂他了。有一个网友写了这样一段话:本来也想来骂林毅夫,但是进来一看,发现他说的挺有道理。其实,我也是这种感受。

社会存在着不公平,的确需要斗争,公平是斗争出来的。欧美劳动阶级的高收入,也是历史上一次又一次的罢工斗争出来的。但那是工会的事情。真的不是经济学家的事情。经济学家可以表白自己的态度。应该允许经济学家像马克思那样支持穷人起来斗争,也应该允许经济学家像基督徒那样,教导人们看见别人的好房子和肥驴,不要眼红。不要因为经济学家的一两句话就上纲上线。看到评论中的那些谩骂,我在想,如果再来一次文化大革命,林毅夫的小命一定完蛋了。不要啊,宽容一些吧![2005-10-28]

No comments: